| 廣告聯系 | 簡體版 | 手機版 | 微信 | 微博 | 搜索:
歡迎您 游客 | 登錄 | 免費注冊 | 忘記了密碼 | 社交賬號注冊或登錄

首頁

新聞資訊

論壇

溫哥華地產

大溫餐館點評

溫哥華汽車

溫哥華教育

黃頁/二手

旅游

習高喊“新質生產力”,經濟舊問題依然揮之不去(圖)

QR Code
請用微信 掃一掃 掃描上面的二維碼,然後點擊頁面右上角的 ... 圖標,然後點擊 發送給朋友分享到朋友圈,謝謝!



2024年3月5日,中國國務院總理李強(右)在中國人大開幕式上做完工作報告後與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左)交談。

面對最嚴峻的經濟挑戰,中國領導層責成各部委和地方政府落實中國領導人習近平的新口號--發展“新質生產力”。不過分析人士指出,中國如何實踐該口號,仍是個大問題。


星期二(3月5日)五下午,習近平在參加中國全國全國人民代表大會江蘇代表團審議時再次談到“因地制宜發展新質生產力”。當天上午,中國國務院總理李強在向人大作年度政府工作報告時,誓言通過支持電動車、新材料、商業航天、量子技術和生命科學等發展領域和產業,加快發展“新質生產力”,實現“新的躍升”。

“新質生產力”一詞是習近平去年9月考察中國東北部黑龍江時所提出。他強調“新質生產力”是符合新發展理念的先進生產力質態。習近平今年2月指出:“科技創新能夠催生新產業、新模式、新動能,是發展新質生產力的核心要素。”

發展“新質生產力”是人大和政協“兩會”期間中共官媒大肆宣揚的重點。甚至已經將其確立為習近平思想的一部分,成為中國共產黨的核心教義。中共官媒《人民日報》援引中國科學院院士趙宇亮的話說,加快發展“新質生產力”,有利於建設具有完整性、先進性、安全性的現代化產業體系。

分析指出,習近平政府是希望通過這一新口號,通過關注未來增長的前景,將民眾關注的焦點從中國經濟面臨的“舊問題”上轉移開來。中國經濟現在面臨重重困境,包括疲軟的消費者信心、懸而未決的房地產危機以及地方政府的債務負擔等。

中國將如何實現這一願景,能否成功都不清楚。

路透社援引一位不願透露姓名的中國政策顧問的話說:“推動科技創新的方向是對的,但我擔心的是如何實現它,依靠什麼路徑、什麼樣的體制機制來推動科技創新、提高生產力?”他說:“現實情況是,市場力量正在消退,政府正在主導推動。”


北京希望“新質生產力”運動能夠在地緣政治壓力下,包括在美國和西方的“脫鉤”或“去風險”措施限制其獲得外國技術的情況下,增強中國實力。

北京的經濟學人智庫(Economist Intelligence Unit)經濟學家徐天辰在接受路透采訪時表示:“在議程中優先考慮‘新質生產力’,反映出領導人對中國在先進芯片和人工智能等尖端技術方面可能落後於美國的焦慮。”

李強在人大工作報告中承諾加大對科技的投資。他表示這些舉措將深化人工智能和大數據應用等領域的最終成果。許多經濟學家認為擴大內需是中國最緊迫的優先事項,但在李強的優先事項總結中,這一舉措的重要性較低。


截至本周,中國已通知各省級政府推動習近平的議程,但如何推動自上而下的創新仍未得到解答。

英國倫敦大學亞非學院(SOAS University of London)中國研究院主任曾銳生表示:“他們只是加倍強調習近平在經濟方面的思考……整個報告都是非常自上而下的。”

分析人士表示,中國對國家安全的關注和嚴格的政府控制也可能阻礙創新、外國投資以及吸引和留住頂尖人才。

路透社采訪的不願意透露姓名的政策顧問表示:“支持創新,我們應該給人們更多的思考和說話的自由,因為很多創新是思想碰撞的結果。這是一個很大的矛盾。”

據了解,中國長期以來一直尋求升級其老化的工業腹地,包括沿海的珠江三角洲和長江三角洲,但隨著工資和生產成本的上升,結果好壞參半,也削弱了中國相對於其他國家的競爭力。分析人士認為,如何管理這一轉型將至關重要。

該政策顧問說道:“最大的挑戰是市場仍然需要支持。目前,中國在產業升級方面投入了大量資金,但效果仍然相對不顯著。”
您的點贊是對我們的鼓勵     無評論不新聞,發表一下您的意見吧
注:
  • 新聞來源於其它媒體,內容不代表本站立場!
  • 猜您喜歡:
    您可能也喜歡:
    我來說兩句:
    評論:
    安全校驗碼:
    請在此處輸入圖片中的數字
    The Captcha image
    Terms & Conditions    Privacy Policy    Political ADs    Activities Agreement    Contact Us    Sitemap    

    加西網為北美中文網傳媒集團旗下網站

    頁面生成: 0.0332 秒 and 4 DB Queries in 0.0013 秒